您的位置:首页 >> 药品资讯 >> 医药研发
  • 从新三板到北交所 新一波热门医药股来临

      事件:9月2日晚间,国家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表示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一、北交所介绍  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交所将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交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新三板是资本市场中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然而近几年挂牌企业数量下降,新三板市场“缺血”困境越发明显。截止9月9日,新三板共有7280家公司,其中包括66家精选层公司、1248家创新层公司。  北交所设立后,将大大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从定位来看,北交所服务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与上交所的科创板、深交所的板有所区别。从区位上来看,上交所位于长三角,深交所位于珠三角,北交所设立后主要辐射北方地区。此外,相较新三板精选层100万的投资门槛,北交所投资门槛预计初期和科创板一致,为50万,这也有利于快速增加流动性。  图1:北交所与新三板业务结构  二、北交所医药股前瞻  2.1新三板医药股概况  截止2021年7月底,新三板医药企业挂牌家数为424家,在所有挂牌家数中占比5.72%,按照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投资型分类标准,可以进一步做如下细分:  图2:新三板医疗保健业分类(除兽药)  数据来源:全国股转系统官网,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以2021年中报作为业绩标准,净资产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药企业与化学原料药企业各有3家,共有6家企业净资产突破10亿元,全市场有22家企业中报

    标签:医药股
    2021-11-11
  • 恒瑞半年报国内外研发管线霸屏!转型压力正在释放?

      医药网8月20日讯 8月19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2021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超过25.8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9.41%,创历史新高。  同时,在本次财务报告中,恒瑞医药全面披露了其最新的产品管线,涵盖已上市创新药后续主要临床研发管线、在研创新药主要临床研发管线、海外创新药主要临床研发管线,“国内外共开展240多个临床项目”等信息,引发业内关注。  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正式迈入业务板块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迁移的关键过渡期。在经历了带量采购仿制药销售下滑、创新药医保谈判放量考验之后,孙飘扬“二次出山”执掌帅印,业界十分关注恒瑞医药下一步的发展走向,半年报内容所展示的产品管线与研发投入,已经让市场感受到了恒瑞医药新阶段的创新与国际化决心。  恒瑞的“抽屉”正在打开   “无论是小分子,还是大分子,恒瑞的创新药在研发数量和临床推进速度上都遥遥领先,更关键的是,你猜不到孙飘扬和恒瑞的‘抽屉’里还藏着多少新药!”2020年年底,恒瑞医药市值突破6000亿元,在一次医药创新研发会议上,一位嘉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每每论及本土医药转型升级和研发创新,恒瑞医药都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存在。然而,进入2021年,面对带量采购竞争压力,本土医药创新“临床价值”大讨论,恒瑞股价震荡走低,短短半年市值蒸发逾2000亿元。  如今,全行业都在经受医药产业生态变革的考验,适应新常态之下的全新市场法则。面对带量采购常态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价格谈判之后放量压力,众多都面临着与恒瑞医药相同的市场压力。  正如恒瑞医药在本次半年报中所描述的,自2018年以来,公司进入国家集中带

    标签:恒瑞
    2021-11-11
  • 赛诺菲重回Top10 全球新药研发格局有何变化?

      医药网7月9日讯 根据Pharmaprojects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1月,全球在研新药数量为18582个,同比增长4.76%。  Pharmaprojects数据库收录的在研信息,特指目前处于在研状态的药品研发项目,包括临床前研究阶段的项目、临床研究阶段的项目、注册审评阶段的项目,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已上市药物。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大药企和小药企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变化?  大药企  自研很重要,并购仍是利刃  TOP10座次更迭:升降解析  2021年,在研药物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制药公司分别为诺华、罗氏、武田、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在研药物数量分别为232个、227个、199个、177个和176个。  诺华已连续五年位列全球在研药物数量排名第1位。与其他公司相比,诺华的优势仍在于其自研产品占比更高。据统计,2021年诺华自研药物数量为145个,占比高达62.5%,在TOP5公司中自研药物占比最高。  罗氏位列第2位,在研药物数量从2020年的174种增至2021年的227种,净增数量为53种。2020年罗氏进行了3项收购:Promedior、Foundation Medicine和Inflazome。但是,罗氏的崛起不能完全归因于这些相对小型的收购活动,2020年罗氏通过这三次收购仅增加了10种药物。分析数据不难看出,罗氏对自研产品的投入,使得研发线品种数量实现大幅增长。  武田排名略有下滑,从2020年的第2位降至第3位,但在研药物数量未见明显变化。  BMS的排名从2020年的第3位降至第4位,在研药物数量从2020年的189种减至177种。默沙东排名则从2020年的第8位升至第5位,在研药物数量从2020年的157种增至176种。  辉瑞凭借2019年对Theracon和Array BioPharma公司进行的两次收购,排名稳居第6位。而强生则从2020年的第4位降至第7位,在研药物数量从2020年的182个下滑至162个。  赛诺菲重返TOP10,从2020年的第11位升至

    标签:新药研发
    2021-11-11
  • 线下药店、网售平台“相爱相杀”,医药电商三大趋势预判!

      医药网8月6日讯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零售终端(含电商)销售额为4330亿,占比约26%。其中,网上药店在去年总盘子销售下滑的背景下,销售额逆势快速增长75.6%,而实体药店只增长了0.7%。  随着各地对处方外流的探索及院外渠道处方药承载能力的提升,如果以未来五年处方外流比例达10%~20%计,那么零售终端销售额的转移增量为1500亿~3000亿元。  笔者认为,行业的增量市场足以让电商和连锁药店整体享受行业红利。线下药店和网售平台有各自的特点和场景,在市场“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二者会在竞争与合作的背景下各自不断壮大。  那么,药店与网售平台“相爱相杀”现状如何?未来趋势怎样?药店营销上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线上VS线下逐渐消逝的边界  从国家政策看,线下药店目前占据处方与医保两大主要优势。随着网售处方药的开闸,医保的区域监管可能是两者的最后一道壁垒。长期而言,未来医药电商和线下药店将趋于公平、开放,也将受到同等的监管要求。  品类结构  线下药店和DTP药房以慢病、常见病和肿瘤特药为基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接受政策的强监管,并配备专业的药事服务。  而线上电商,器械、计生、保健和OTC常用药占据很大份额,此类产品更多用于患者健康管理和护理,偏消费品属性。  但同时,医药电商正在向慢病、长期用药和新特药拓展。换句话说,好做的生意都做得差不多了,将进入处方药零售的“深水区”。随着时间流逝,电商与药房品类结构趋于一致,将成为两者冲突的主要原因。  消费人群  线下购药人群以40岁以上的壮年及银发人群为主,占据近60%的比例;而医药电商购药人群,4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90%。两者在产品与客户年龄群体上差异化明显,目前呈现

    标签:医药电商
    2021-11-11
  • 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费用结构进一步优化

      医药网6月4日讯 近日,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发布完毕。从年报信息来看,2020年,A股363家医药上市公司费用支出总量与上年相比大体维持不变,费用增速较2019年明显放缓,费用构成进一步优化。其中,销售费用出现首降,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费用增速明显放缓结构得到优化  经梳理,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费用支出较2019年增加19.65亿元,增速为0.44%,而2019年的增速为14.8%。由此可见,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费用支出增速明显放缓。此外,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销售费用首次出现下降,较上年减少5.79%,管理费用增加6.33%,财务费用增加13.63%,研发费用增速最快,高达21.50%。  从A股医药上市公司费用构成来看,销售费用占比常年处于高位,2020年该项费用占比较2019年降低2.7%,管理费用占比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财务费用占比上升,研发费用占比连续3年增长,表明医药公司费用支出逐步向研发投入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费用构成也得到优化。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TOP20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合计占比约28%。与之相比,2017年,我国A股制药板块同类费用占比高出近10个百分点,较高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占比下降2.51%,研发费用占比提升1.1%,可以看出,国内医药企业费用结构逐渐向跨国医药企业看齐。  销售费用指标显著下降净利率获得提升  销售费用率和净利率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即企业销售费用率提升,净利率则显著降低。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相关指标较2019年均出现下滑,其中,销售费用减少5.79%,销售费用率下降1.93%,销售费用占比下降2.7%。与此同时,据光大证券核算,A股医药上市公司净利率从2019年的6.04%提升至2020年的7.30%,企

    2021-11-11
  • 改良型新药成为药物研发热门

      医药网8月20日讯 在开发新靶点越来越难、仿制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对于无法承担原始创新巨大成本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改良型新药正在成为一种具有优势的选择。  改良型新药研发优势  改良型新药是指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境内外均未上市的药物,注册分类为2类。改良型新药是对已知活性成分的上市进行优化,被改良药品的结合靶点、作用机制、药效学数据、药动学数据、有效性证据和安全性特征均较为明确。  改良型新药的临床研发应立足于明确的临床需求,如现有已上市药品待提高、毒性待改善或给药方式待优化等;开展必要的临床试验,对临床优势进行概念验证,并进行最终确证。  目前,国内的2类新药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涉足的企业不多且较为分散。与美国类似,我国主要聚焦2类新药的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药企业,以绿叶制药、科伦药业为代表;另一类为新型药物DDS(给药系统)平台公司,以越洋、科信必成医药等为代表。  截至2021年3月底,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一共公布了787个2类化学药改良型新药受理号,其中2.4类(新适应症)受理号最多,占比近60%;其次是2.2类(新剂型);2.1类(改晶型)和2.3类(新复方制剂)相对较少(见图1)。  改良型新药与仿制药相比,无论在结构改良、剂型改良、新复方制剂或者新适应症方面,都有一定的技术或专利壁垒;但是改良型新药相较仿制药有3至4年的监测期,生命周期明显拉长,回报率也显著提升,因此,近几年在国内的发展进程逐步加快。  近10年来,美国通过505(b)(2)申请获批的药品快速增加,2019年申请获批的产品达64个(见图2)。通过505(

    标签:药物研发
    2021-11-11
  • 千亿市值医药股暴跌!迈瑞1个月缩水1000亿

      医药网8月11日讯 医药板块自7月份开始震荡调整,不少个股出现回调。目前,A股市场千亿市值规模的医药股有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片仔癀等18只,其中,医药股“一哥”再掀争夺战,迈瑞医疗1个月市值缩水近1000亿元,药明康德发起冲击,两者差距从1200亿元缩少至600亿元,今年以来药明康德市值涨幅超过30%,而迈瑞医疗则下滑近5%。此外,千亿市值白马股长春高新股价突然跌停,单日市值蒸发超100亿元。近期,医药板块波动较大,一方面行业相关政策出台与推进,引起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医药板块估值处于高位,部分个股短期内需要调整消化。在全球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叠加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因素,进一步凸显医药板块的刚需,整个行业板块向上的基本面得以延续。  医药股TOP20  注:统计截至当日收盘  医药股“一哥”再掀争夺战!迈瑞市值缩水近1000亿,药明康德发起冲击  今年4月,迈瑞医疗市值超越恒瑞医药,登上医药股“一哥”宝座;7月1日,其市值再创新高,冲破6000亿市值大关。而近期A股市场各板块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截至8月10日收盘,迈瑞医疗市值4904亿元,近1个月市值蒸发近1000亿元,回调幅度超过15%。从消息面上来看,日前,安徽省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开展2021年度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工作,其中,涉及CT、X光机等大型设备;在此之前,深圳出台相关政策,拟代22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通过公开征集供应商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批量采购,采购项目包括MRI、CT、DR、B超、呼吸机、机、腔镜、监护仪八类医疗设备。  日前,有投资者在迈瑞医疗的互动平台上提问:医械集采对公司业绩有多大影响?迈瑞医疗表示,目前由国家医保局推动的集采主要是针对和高值耗材领域,公司

    标签:迈瑞 医疗器械
    2021-11-11
  • CXO企业2021半年报陆续发布

      医药网8月18日讯 近日,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CXO)企业2021半年报陆续发布。截至8月16日,国内10余家上市CXO企业中,已有5家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具体情况如下:  ●凯莱英  8月16日,凯莱英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39.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3.53亿元,同比增长27.29%。剔除汇率影响后,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9.24%。  新型服务成为凯莱英新的利润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凯莱英共完成新兴服务类项目113个,实现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44.62%。该部分业务包含了制剂、化学大分子、生物合成技术、生物大分子等。  报告期内,凯莱英研发投入1.64亿元,同比增长50.6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31%。公司继工艺科学中心成立后,又组建连续科学技术中心、生物合成技术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技术中心,以保持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博腾股份  8月14日,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扣非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69.99%。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2.98%,同比提升4.38%。  今年上半年,博腾股份研发费用支出1.34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0.68%,较上年同期增长105.67%,研发费用增量主要用于制剂和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板块的技术能力建设。  ●药明康德  8月12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37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70%;扣非净利润为21.27亿元,同比增长88.05%;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7.0%,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研发费用为4.04亿元,同比增加

    标签:医药研发
    2021-11-10
  •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牙齿高效美白除菌新技术

      医药网8月13日讯 记者12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张雷教授团队和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张旭教授团队合作,日前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动力牙科治疗策略。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现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  牙齿变色及其引发的疾病是最常见的牙齿问题。、有色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都会导致牙齿污染变色。受污染的牙齿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营养,大量细菌在牙齿上聚集、增殖形成生物膜,从而又导致了牙菌斑、牙釉质脱矿、龋齿和牙周炎等。这种生物膜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以清除,人体的免疫细胞和外来的抗生素都难以突破它杀死内部细菌。  目前牙齿美白方法主要为物理美白,如抛光和贴片等。但物理疗法需要专业的牙科医生操作,且会对牙釉质造成不可逆的机械损害。与物理美白相比,以产生活性氧为基础的“化学漂白”是一种对牙齿伤害性更小的美白方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化学漂白技术,具有高度精准性,其原理为:光敏剂在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被光激发产生活性氧。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精准调节光源、光敏剂位置和时间,实现“按需生产”活性氧,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原卟啉是光动力治疗中最常见的光敏剂,但原卟啉难溶于水,这严重限制了其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并阻碍了其在体内的实际应用。天津大学张雷教授团队独辟蹊径,设计了一种离子修饰的亲水性卟啉。由于两性离子基团的高度亲水性,被修饰的原卟啉的水溶性显著增强。实验结果显示,由于其合理的电子供受体结构以及避免了分子聚集,使用这种亲水光敏剂实施光动力治疗,活性氧产率提高至原来的8倍。被咖啡、茶水、葡萄汁、蓝莓汁染色的牙齿均实现了无损美白,牙冠上95%的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被有效清除。  据

    2021-11-10
  • 217家A股药企年报:复星医药研发40亿居榜首

      医药网4月16日讯 又是一年年报季。E药经理人统计,截至2021年4月14日,A股上市生物医药类企业共有217家发布了年报。  总体来看,在总营收方面,依旧是流通业务为主的企业霸占TOP10,榜首上海医药总营收已经达到了1919亿元,同比增长2.86%,国药一致和白云山超过了500亿元,有6家企业超过200亿元。除此之外,A股上市药企也有6家企业总营收不足1亿元,其中包括了5家后缀为“-U”的未盈利企业。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仅有19家企业为负,50家企业不足1亿元,119家企业在1~10亿元之间,17家企业在10~20亿元之间,12家企业超过20亿元,其中英科医疗净利润最高为70.07亿元。  而在净利润增长方面,增长率TOP10几乎全是类,涨幅最高达6527%,5家企业涨幅过千。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净利润降幅最高的5家企业也跌幅过千。  这217家企业年报有何看点?疫情过去了,涨幅过千的诊断企业将走向何方?净利润降幅最高的5家企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复星医药研发投入40.03亿元  在全部217家发布研报的企业中,上海医药营收1919亿元。上海医药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工业收入237.43亿美元,同比增长0.62%;医药商业收入1676.5亿元,同比增长3.24%,毛利率6.97%。  在研发方面,已公布年报的217家企业中,复星医药40.03亿元的研发投入拔得头筹,超过君实、康希诺等一众Biotech。  复星医药以往给业内的印象还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是近年,随着复宏汉霖产品的商业化、复星凯特的研发推进,创新与国际化逐渐成为复星医药的“关键词”。2020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03.07亿元,同比增长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63亿元,同比增长10.27%。研发投入共计40.03亿元,同比增长15.59%。其中,研发费用为27.95亿元,同比增长36.94%。  与BioNtech的合

    标签:复星医药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