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药品资讯 >> 政策法规

国谈“双通道”后国采大扩容,处方外流趋势几何?

2021-11-10 来源:互联网

  医药网7月6日讯 6月28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公布第五批国采中选结果。此次国采中选品种共61个涉及148家企业,平均降价幅度为56%。据《央视新闻》报道,预计今年10月,患者就可用上降价药品。

 

  本次国采的采购金额达到550亿元,创下国采以来的新高,国家带量采购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作为国谈“双通道”机制公布后的首次国采,这样的扩容速度不得不让人产生遐想:在国谈“双通道”机制全面推行、国采加速扩容的当下,未来处方外流有哪些趋势?

 

  01、外流处方市场扩大

 

  这是显而易见的。先看看五批国采规模的具体变化:第一批154亿元,第二批88亿元,第三批226亿元,第四批254亿元,第五批550亿元。这几个数字释放出至少两个信号:一是国采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临床用药份额进入国采范畴;二是相关部门对国采的成果比较满意,所以才会“踩油门”而不是“踩刹车”。

 

  另一方面,环节利润被最大程度挤压后,国采产品从原来医疗机构的利润单元变成了成本单元。这种背景下,国采产品从医疗机构外流到零售终端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同时,国家医保谈判快速推进与医疗机构“进院难”之间产生客观上的矛盾,“双通道”机制的推行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给了越来越多符合要求的零售企业成为定点零售机构、承接外流处方的机会。

 

  随着国谈“双通道”机制全面推行,国采规模进一步扩容,两大因素叠加,“溢出”到零售终端的份额无疑也将进一步增加。

 

  02、专业化程度提升

 

  国家医保局出台的“双通道”机制政策解读中,对定点零售提出了信息化、药品管理、基金管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三方面不仅是对国谈“双通道”定点零售机构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承接外流处方的零售企业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方面,定点零售企业的信息系统要能够顺利对接医保、处方流转等平台,确保各个环节信息全面、准确、及时,这对大多数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药品管理方面,需要针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药品配备特殊的储藏保养设备,还要有足够专业的药学人员储备,完成处方药用药指导服务,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以药品销售为主的零售终端的实际情况。

 

  医保基金管理方面,要求定点零售药店必须有良好的从业操守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堵塞欺诈骗保漏洞,确保基金安全。

 

  上述三点要求看似简单,但从行业现状来看,真正能做到的零售企业还属于行业中经营水平比较高的梯队,这就倒逼想要介入处方外流领域的零售企业升级,提高专业化程度。

 

  03、社会责任凸显

 

  提到处方外流,很多人觉得是在分食临床市场的“蛋糕”,有更多的处方外流机会意味着有更多的盈利机会。但若认真思考国家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的初衷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去商业化的动作。如果销售国谈、国采产品的零售药店还能赚得盆满钵满,势必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零售企业要有合理预期,不能把承接处方外流,尤其是国谈、国采外流处方产品理解为简单的经营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零售企业某种意义上是在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当然,这并不是说承接处方外流就不应该盈利或者不能盈利,只是不能简单地算经济账,而是要看得长远,要算大账。

 

  04、催生新物种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机构和零售之前泾渭分明的供应通路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交织和融合,处方外流就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个产物也会随着外在条件变化产生新变化,出现新的物种。

 

  随着国采品种进一步扩容,处方外流规模扩大,且其销量不太容易产生盈利,这部分业务更多地是为承接处方外流的企业贡献获客机会和营业规模。但零售企业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单位,盈利能力是生存的根本。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经营模式可能会出现,将承接处方外流和消费者大健康需求进行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健康管理、增加客户粘性,挖掘基于家庭大健康需求的更大的市场机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现有的社区药房、院外药房和DTP药房等分类概念会变得模糊,越来越难界定某些企业的类别。

 

  至于处方外流未来会怎样发展?答案只取决于,这种发展能不能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解决消费者最切实的健康需求。

标签:处方外流

相关资讯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