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20日讯 在开发新靶点越来越难、仿制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对于无法承担原始创新巨大成本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改良型新药正在成为一种具有优势的选择。 改良型新药研发优势 改良型新药是指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境内外均未上市的药物,注册分类为2类。改良型新药是对已知活性成分的上市进行优化,被改良药品的结合靶点、作用机制、药效学数据、药动学数据、有效性证据和安全性特征均较为明确。 改良型新药的临床研发应立足于明确的临床需求,如现有已上市药品待提高、毒性待改善或给药方式待优化等;开展必要的临床试验,对临床优势进行概念验证,并进行最终确证。 目前,国内的2类新药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涉足的企业不多且较为分散。与美国类似,我国主要聚焦2类新药的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药企业,以绿叶制药、科伦药业为代表;另一类为新型药物DDS(给药系统)平台公司,以越洋、科信必成医药等为代表。 截至2021年3月底,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一共公布了787个2类化学药改良型新药受理号,其中2.4类(新适应症)受理号最多,占比近60%;其次是2.2类(新剂型);2.1类(改晶型)和2.3类(新复方制剂)相对较少(见图1)。 改良型新药与仿制药相比,无论在结构改良、剂型改良、新复方制剂或者新适应症方面,都有一定的技术或专利壁垒;但是改良型新药相较仿制药有3至4年的监测期,生命周期明显拉长,回报率也显著提升,因此,近几年在国内的发展进程逐步加快。 近10年来,美国通过505(b)(2)申请获批的药品快速增加,2019年申请获批的产品达64个(见图2)。通过505(b)(2)途径申报的新药渐成研发主流,改良型新药已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释药系统的创新离不开制剂技术、药用、给药装置、制剂设备、检测设备和包装材料的创新,涉及多个学科。我国除了一些式创新外(例如冷冻干燥型口崩片),在制剂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待加强。 基于我国与国际制剂研发水平的差距,近些年来,我国重点加强了对渗透泵、微孔膜、长效缓释、靶向、定时脉冲等国际先进剂型及相关辅料的研究。1995年,我国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多个新型制剂技术平台,例如激光打孔渗透泵控释片、缓释微粒、缓释混悬剂、生物黏附制剂、经皮给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注射用脂质体等技术平台,并设计制造了相应的设备和生产线。 改剂型、新适应症成为主流 2.2类改良型新药主要针对剂型、工艺等进行改进,不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主要通过新剂型的优势体现产品的临床优势,因此相对较为简单,且具有很明确的研发目标。同时,因为活性成分未改变,很多改进不需要做大规模临床试验,只需要通过BE(生物等效性)试验证明其药动学一致。此外,2.2类改良型新药在研发成本方面也较有优势,符合我国目前行业的特点,因此申报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2.4类改良型新药是新适应症的申报,从目前申报的药品种类来分析,主要集中在抗领域。主要原因在于,新的抗肿瘤药物的适应症只会被有条件批准某一种肿瘤,随着研究的更加深入和治疗时间越来越长后,发现该药物对其他肿瘤也有效,就会再次申报,故出现这样的局面。 而2.1类和2.3类改良型新药申报数量较少,主要是由于目前国内药企普遍规模偏小,研发实力不强,只有极少数药企具有开发这类新药的能力;其次这两类新药需要做大规模临床研究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发时间长,风险相对较大,一般企业没有热情。(火石创造供稿) 标签:药物研发 医药网7月26日讯 医药生物企业的中期成绩单正在浮出水面。根据巨潮资讯网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24日,共有126家A股医药生物企业预告2021年中期业绩情况。 医药网8月11日讯 医药板块自7月份开始震荡调整,不少个股出现回调。目前,A股市场千亿市值规模的医药股有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片仔癀等1 医药网8月17日讯 自跨国药企开始公布企业半年报到如今,已持续月余,随着近日诺和诺德、安进等企业的半年报公布,去年净利润收入排名前20的企业已基 医药网8月19日讯 国大药房半年报公布:半年营收108亿,门店总数8439家,半年净增门店565家。 国大药房半年营收108亿 8月16日,国药一致发布2021年半
相关资讯
126家药企中期成绩单!最高净利增幅超80000%
千亿市值医药股暴跌!迈瑞1个月缩水1000亿
药企营收Top20 强生、罗氏、辉瑞、拜耳……
国大药房半年报:半年营收108亿 半年净增门店56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