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药品资讯 >> 药企排名
  • 药企下基层成必选项!医院开发五大建议!

      医药网8月3日讯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与体系建设、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等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各种模式医联体目前超过1.5万个。  有成效也有问题  作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一并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的分级诊疗制度一直倍受关注,其执行效果直接关系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模式和就医秩序的好坏,是具有基础性、长远性和系统性的顶层设计。  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这既是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更关系到千家万户,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也应该看到,分级诊疗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破解。有的问题是政策层面,如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与配套政策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且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再如虽有分级但无分诊的情况。  有的问题是医疗服务能力,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水平仍然是短板,特别是基层医生培养和提高,需要长期建设和加强。  有的问题事关支撑体系,如数字信息化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对分级诊疗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倒逼医改进程  分级诊疗体系下一步若想取得实质性进展,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第一,推动区域医疗水平均衡发展,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面启动国家级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鼓励高水平在人才培养、管理运作方面向落后地区输出。  第二,以省级重点医院为中心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在省域内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医院。  

    标签:基层
    2021-11-11
  • 391家药企晒上半年成绩单 18家毛利率超90%

      医药网9月1日讯 截至目前,A股共有391家医药企业披露2021年上半年业绩情况,超过七成企业的业绩(营收、净利润)双涨。其中,20家营收超100亿元规模,上海医药突破1000亿元大关,稳居首位,九州通、白云山等也是再创新高;智飞生物、迈瑞医疗、恒瑞医药等13家净利润超20亿元;艾力斯、百奥泰、我武生物等18家毛利率超90%。此外,有37家企业亏损,其中26家亏损在1亿元以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特别是在一季度业绩双跌的企业超过50%,在去年的低基数下,今年企业已逐步恢复正常经营,业绩向好是市场普遍共识。  净利润TOP10:智飞、迈瑞、恒瑞……超20亿  2021年上半年医药企业净利润TOP10(单位: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今年上半年有13家医药超过20亿元规模,其中,英科医疗和智飞生物突破50亿元大关,迈瑞医疗、上海医药、东方生物、药明康德等均创新高。2020年同期净利润超过20亿元的仅有5家,分别是迈瑞医疗、恒瑞医药、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和新和成。  8月30日,智飞生物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净利润54.91亿元,同比增长264.94%,已远超2020年全年的净利润33.01亿元。截至上半年,智飞生物共有10款产品上市在售,1款产品紧急使用,包括预防流脑、宫颈癌、肺炎等传染病的疫苗产品,涵盖提供结核感染诊断、预防、治疗有效解决方案的药品,覆盖人群包括婴、青少年、成人。在此之前(8月27日),智飞生物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获得Ⅲ期临床试验的关键性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对Alph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为92.93%;对Delt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为77.54%。券商分析指出,此次新冠疫苗临床III期关键性

    标签:毛利率
    2021-11-11
  • 2021药企市值大洗牌!医美、疫苗上市公司直冲榜单前列

      医药网6月21日讯 医药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药械审批改革后,医改进入深水区,在政策的推动下,医药细分领域的市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同花顺  2015年前,以中药为核心的企业占据了医药市值榜,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康美药业等公司长期占据医药市值榜单前列。  2015年后医药榜单发生了较大变动,化药生物药备受资本市场青睐,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等公司的市值排名逐步提升。  2020年器械及服务市值暴涨,由于疫情受益,市值暴涨,而医疗服务由于其确定性属性显现,迈瑞医疗、爱尔眼科、药明康德等公司市值暴涨。  来源: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同花顺  但2021年之后,医药市场市值榜单又出现了新变化,医美领域的华熙生物、爱美客,以及疫苗领域康希诺、万泰生物冲进A+H股市值前25名(截止2021.6.16,下同)。  来源: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同花顺  一、疫苗  受新冠疫情影响,疫苗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强化,几乎全球所有人都被进行了一次疫苗教育,2020年上市的“康希诺”及“万泰生物”首次进入了A股及H股市值前25名。  1、康希诺  2009年在天津成立,公司团队云集来自赛诺菲巴斯德、阿斯利康和惠氏(现为辉瑞)等全球制药公司的世界顶尖科学家。  公司已建立基于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结合技术、制剂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首个产品埃博拉疫苗Ad5-EBOV已于2017年获新药批准,新冠疫苗也已上市,并且布局多个创新疫苗如PCV13i、PBPV、DTcP等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2、万泰生物  A股唯一一家拥有疫苗和IVD的,公司具备完整的抗原、抗体、酶等生物活性原料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可以生

    标签:药企
    2021-11-11
  • 367家药企最新营收公布:恒瑞、九州通、云南白药...

      医药网5月8日讯 日前,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已经落下帷幕,据统计,A股共有367家医药企业披露了2020年业绩情况,其中,45家医药企业营收超100亿元,上海医药稳居首位,九州通成为第二家千亿营收的医药企业,新和成、丽珠集团、迪安诊断、振徳医疗、爱尔眼科、英科医疗6家首次突破百亿规模。从净利润来看,恒瑞医药、迈瑞医疗、云南白药、复星医药等10家净利润超30亿元。此外,有47家医药企业亏损,其中9家是科创板。  千亿营收医药巨头再添一员!丽珠集团、新和成……首破百亿  据统计,2020年营收超百亿的医药企业有45家,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5家,其中,九州通成为继上海医药后,第二家千亿营收的医药企业;新和成、丽珠集团、迪安诊断、振徳医疗、爱尔眼科、英科医疗6家首次突破百亿规模。  上海医药  营收1919亿元,同比增长2.86%  净利润44.96亿元,同比增长10.17%  上海医药持续加速创新突破,深化集约化发展,凝聚发展合力,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资本运作,实现了经营业绩增长以及经营质量、盈利能力、创新动力、运营效率、行业地位提升。2020年营收1919亿元,同比增长2.86%。两大板块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医药工业收入237.43亿元,同比增长1.08%;医药商业收入1681.66亿元,同比增长3.12%。净利润44.96亿元,同比增长10.17%,实现两位数的增速,其中,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22.53亿元,同比增长8.56%,工业贡献利润加研发费用合计为39.10亿元,同比增长14.15%;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25.14亿元,同比增长13.21%;参股企业贡献利润10.10亿元,同比增长31.93%。  对于未来发展战略,上海医药表示,在国内医药行业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公司积极把握国家战略机遇,顺应产业变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标签:药企营收
    2021-11-11
  • 零售卖超10亿的消化性溃疡药 这家湖南药企过评

      9月9日,NMPA官网发布最新一批药品获批信息,湖南方盛制药的奥美拉唑肠溶片获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奥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的TOP1品种,受疫情和集采降价影响,2020年该品种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但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却保持正增长态势。  图1:方盛制药本次过评的产品情况  来源:NMPA官网  图2:奥美拉唑在零售市场的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数据库  米内网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实体终端,奥美拉唑是唯一一个销售额破10亿元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2020年TOP5品种中仅有奥美拉唑保持正增长态势,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的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过评情况来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已过评有5家,已被纳入第三批国家集中目录;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已过评企业有13家;而奥美拉唑肠溶片,早前山东新时代药业拿下过评,本次湖南方盛制药为第二家。  表1:湖南方盛制药已过评及在审的一致性评价情况  来源:米内网MED2.0中国药品审评数据库  截至目前,湖南方盛制药已过评/视同过评的产品有4个,涉及消化系统及代谢药以及心血管系统药物两个大类。此外,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头孢克肟片的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正在审评审批中,目前仅有两家企业过评,湖南方盛制药有望冲击第三家。  来源:NMPA官网、米内网数据库  审评数据统计截至9月8日,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2021-11-11
  • 10大最具创新力药企:辉瑞、AZ、GSK…

      医药网3月11日讯 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家生物技术公司:辉瑞、AZ、GSK……  全球商业的日常化运营结束了。在每个行业中,全球各地的公司在过去的12个月中都面临着实际和生存方面的挑战。有些失败了,许多只是幸存下来,少数几家公司蓬勃发展,重塑了业务并为其他公司阐明了前进的方向。  从第一批mRNA疫苗背后的生物技术公司(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到房地产开发商提供高质量的经济适用房(Stablegold Hospitality),全球50家最具创新力的公司都致力于解决COVID-19改造的社会。  对此,美国知名商业媒体《快公司》,公布了“全球最具创新力的50家公司名单”,其中涉及10家生物技术领域的入选企业。  1、Moderna  Moderna的基于mRNA的COVID-19疫苗在两次注射后显示出94%的有效率,并且可以储存在常规的冰箱或冰柜中,成为获得FDA授权的同类疫苗中的第二种。  并列1、辉瑞/BioNTech 率先将有效的COVID-19疫苗推向市场  即使没有Warp Speed的帮助,总部位于纽约的制药商Pfizer和德国制造合作伙伴BioNTech也设法在创纪录的时间内交付了COVID-19疫苗,获得了FDA紧急使用授权(EUA),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分发了数百万剂,首先获得了COVID-19的遗传序列。  3、Biobot Analytics 用于利用污水检测下一次爆发期  废水流行病学初创公司Biobot Analytics使用基因组和化学分析以及数据分析来检测污水中的病毒,细菌和化学物质。当COVID-19爆发时,它迅速想出了如何检测污水中的病毒。   “对污水的检测可以捕捉到正在脱落病毒但没有症状的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计算生物学家Mariana Matus女士说:“我们可以在诊所看到案例爆发之前一周观察到峰值。”  4、牛津大学/阿斯利康 寻找COVID-19疫苗的不同途径  与Moderna和Pfizer疫苗不同,后者使用mRN

    标签:药企
    2021-11-11
  • 50亿降压药新剂型 这家药企将拿下

      医药网8月27日讯 近日,常州四药以仿制3类报产的缬沙坦口服溶液进入行政审批阶段,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缬沙坦口服溶液产品。缬沙坦为临床常用的降压药,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缬沙坦销售额合计超过50亿元。  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血压药重磅品种,是目前国内市场应用最为广泛的降血压之一。该产品原研厂家为诺华,于2001年7月在美国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市公立、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及中国城市实体终端缬沙坦销售额合计超过50亿元,常州四药市场份额在国产厂家中领先。  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缬沙坦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竞争格局  缬沙坦口服常释剂型为第三批集采品种,常州四药、华润赛科、华海药业、湖南千金湘江及天大药业等5家中标。受疫情及集采的影响,2020年缬沙坦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下滑10.47%,而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缬沙坦销售额不降反升,依然维持在10亿元水平。  缬沙坦口服溶液上市申请情况  来源:米内网一键检索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缬沙坦产品包括片剂、分散片及胶囊剂,口服液体剂尚未有企业获批上市。常州四药、广州一品红制药先后提交了缬沙坦口服溶液仿制3类上市申请,常州四药该产品注册办理状态已变更为“在审批”,若顺利获批将视同过评,成为国内首个缬沙坦口服溶液产品。  数据来源:米内网数据库、NMPA  注: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竞争格局数据库是覆盖全国293个地市及以上城市实体药店(不含县乡村实体药店),对全品类进行连续监测的放大版城市实体药店数据库。上

    标签:降压药
    2021-11-11
  • 全球药企排名TOP10!强生、罗氏、诺华……

      医药网3月5日讯 随着拜耳、默克的2020年财报陆续出炉,最新的全球药企TOP10排名也浮出水面。今年的排名相比去年了非常大的变化。  若按照总收入计,全球药企排名TOP10依次是:强生、罗氏、诺华、默沙东、艾伯维、史克、赛诺菲、百时美施贵宝、辉瑞、拜耳。  若按照制药业务的收入统计,全球药企排名TOP10依次是:罗氏、诺华、艾伯维、强生、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辉瑞、赛诺菲、史克、武田。  全球药企排名(单位:亿美元)  注:1)汇率换算1瑞士法郎=1.1236美元、1欧元=1.2127美元、1日元=0.009367美元;2)武田为FY2020收入总和;  排名发生较大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近三年制药巨头进行了并购或者业务大,包括武田并购了夏尔、百时美施贵宝并购了新基、艾伯维并购了艾尔建,均跻身于TOP10榜单之内。而曾经的宇宙药厂辉瑞由于剥离掉了仿制药业务,在TOP10中的排名已经掉落到了比较靠后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我们也基于TOP10药企的一些营收和产品数据,看下全球制药行的大格局。  01 未来排名还会有变化  2019年年初,BMS宣布以740亿美元并购新基,这笔交易在同年11月完成。BMS的2020年财报合并了新基产品的销售收入,以总收入425.18亿美元首次入围全球TOP10药企行列,居榜单第8名。  2020年5月8日,艾伯维对艾尔建的收购尘埃落定。这笔于2019年6月启动的收购事项,交易股权价值约为630亿美元。正是通过这一并购,让艾伯维从全球药企第8名的位置晋级到TOP5以内,并抢占了全球医美行业的制高点。  从2018年4月19日正式出价600亿美元到2019年1月8日完成收购,武田历时8个多月终于拿下夏尔,并朝着跨国制药前10强的目标迈进。虽然总收入不敌拜耳憾居第11名,但其因制药业务超过拜耳100多亿美元、并遥遥领先阿斯利康、安进、吉利德及礼

    标签:药企排名
    2021-11-11
  • 资本市场高估值!白云山、科伦、绿叶等头部药企分拆加速!

      医药网7月5日讯 7月2日,港股上市公司绿叶制药发布公告,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建议,以落实分拆山东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安生物”)并将其独立上市。博安生物是一家综合性生物制药服务商,致力于从事治疗用抗体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疼痛及内分泌疾病领域。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和流行,让生物医药行业备受资本关注,细分领域产业投资异常火热,不少上市药企积极酝酿资本变局。面对一二级市场给出的“高估值”诱惑,仅一年多时间,天士力、白云山、华兰生物、丽珠集团、科伦药业等十余家企业陆续发布公告,提出资产分拆计划。  高估值加速资本运作  博安生物于2013年成立,其抗体发现活动围绕四大平台展开,即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噬菌体展示技术、双特异T-cell Engager技术平台、抗体偶联(ADC)技术平台、纳米抗体平台。2019年12月,绿叶制药宣布斥资2亿美元收购博安生物,丰富在研产品线组合,加快全球业务增长。  绿叶制药近年来在小分子化学药的制剂创新方面大幅投入,面对当下全球生物制药风口和机遇,布局博安生物,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今年1月,博安生物获得来自建银国际、史带公司等投资机构的1.95亿元投资,融资的投后估值为56亿元。按照最新公告,绿叶制药间接拥有博安生物74.50%注册资本权益。  就在前不久,博安生物的首个研发成果——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正式上市,并携手阿斯利康在中国2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县域地区独家推广。除此之外,博安生物已开发了10多个拥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抗体及多款生物类似药,并围绕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  伴随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

    标签:分拆
    2021-11-11
  • 药企营收Top20 强生、罗氏、辉瑞、拜耳……

      医药网8月17日讯 自跨国药企开始公布企业半年报到如今,已持续月余,随着近日诺和诺德、安进等企业的半年报公布,去年净利润收入排名前20的企业已基本公布完毕。  与去年营收排名相比,2021年上半年跨国药企整体收入排名变化巨大,名次上升最大的是辉瑞与艾伯维,而下降最多的则是GSK与赛诺菲;但是制药板块领域收入最高的却并非强生与罗氏,前三名依次分别是辉瑞、艾伯维与诺华。而从上半年研发投入上来看,投入最多金额的罗氏,增速最快的则是默沙东。  01、辉瑞:借“疫苗”东风,再回榜首  上月,辉瑞率先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以上半年总收入为335亿美元傲人成绩位列总营收榜第三,制药板块收入榜首。  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发酵,辉瑞与BioNTech合作的新冠疫苗BNT162b2销售大涨,仅第二季度销售收入达到78亿美元,上半年累计销售额更是突破百亿,达11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实现约335亿美元的收入。大概率将超过修美乐成为史上销售额最高的。  但是,8月11日欧洲药管局突然表示,目前正在调查辉瑞和Moderna新冠疫苗可能引发的3项新的副作用,包括多形红斑、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并要求辉瑞和Moderna提供更多数据。  消息一出,抗疫概念股普遍大跌,Moderna跌15.64%,市值蒸发288.36亿美元,约合1868亿;BioNTech跌13.76%,市值蒸发139亿美元,约合900亿;辉瑞跌3.90%,市值蒸发105亿美元,约合680亿。三家疫苗共计蒸发市值3448亿。  不过,就业绩而言,就算除开上半年度新冠疫苗给辉瑞带来的收入,辉瑞其余产品营收也有222亿美元,相较去年199.47亿的营收也有不小的增幅。而阿哌沙班、哌柏西利及恩扎鲁胺等多款新药则成为辉瑞上半年的业绩主要增长点所在。自从2017年剥离业务,专注创新药研发项目之后,创新药板块与生

    标签:药企营收
    2021-11-11
  • 非洲为什么会成为印度药企美国外第二大市场?

      医药网9月6日讯 印度是非洲药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据麦肯锡报告显示,201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进口药品市场,印度药品金额占比29%,排名第一,中国药品金额仅占6%。在非洲,印度医药相比其它国家,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一、印度医药为何能在非洲建立巨大优势?  (一)客观形成的历史先发优势  印度人大批量进入非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英国抽调了3万多印度人前往东非修建铁路,后来大量印度人留了下来。目前,约有300万印度血统的人在非洲生活,占非洲侨民总数的12%。  印度与非洲多国曾同属英国殖民地,拥有共同的语言、法律甚至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印度人已经扎根非洲,融入非洲,并在医药等多个行业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影响力。目前印度人在非洲,就如同华侨之于很多东南亚国家一样。2015年非洲版福布斯排行榜,共有4名印度后裔上榜,印度在非洲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  印度医药市场规模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而其国内又有多达一万多家制药企业。受限于印度本国的市场规模,为了生存发展,印度药企出生时就自带国际化基因,很早就开始积极寻求拓展海外市场。印度曾经的第一大药企兰伯西(Ranbaxy),早在1977年就在尼日利亚首都成立首个合资公司,以此拉开了其国际化征程。西普拉(Cipla)在1984年就主动拓展美国市场,成为印度第一家拿到FDA认证的药企,之后带动印度整个行业不断跟进。目前印度已有超过500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药厂。因印度地缘上与东非隔海相望,非洲自然成为印度医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选择。  (三)“世界药房”的品牌优势  印度号称“世界药房”,其仿制药全球闻名,是全球仿制药最大的供应商。目前,印度仿制药占到全球出口

    标签:印度药企
    2021-11-10
  • 126家药企中期成绩单!最高净利增幅超80000%

      医药网7月26日讯 医药生物企业的中期成绩单正在浮出水面。根据巨潮资讯网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24日,共有126家A股医药生物企业预告2021年中期业绩情况。  具体来看,业绩预增的企业达到86家,占比接近7成,其中54家企业预计业绩大幅上升,净利润增幅上限最高的是热景生物,达到81808.47%,而堂、金石亚药、哈三联这3家企业的净利润增幅上限亦超过1800%。净利润增幅上限在200%-1000%区间的企业有17家,在100%-200%区间的企业为19家,哈药股份、康希诺、未名医药、东阿阿胶等15家企业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预降的企业仍有15家,其中海翔药业、誉衡药业、宝特莱、亿帆医药、九安医疗这5家企业的净利降幅下限都超过70%。业绩预亏的企业亦有17家,四环生物以538.33%的净利降幅排在首位,赛诺医疗则以360.02%的净利降幅紧随其后,南华生物、海南海药、广生堂等企业也预计将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亏损。此外,美年健康、创新医疗、亚太药业、紫鑫药业、天智航等7家企业预计减亏。  化药  市场恢复性增长提振业绩  原料药价格下行重创海外业务  在目前已预告中期业绩的126家医药生物企业中,有32家企业属于化学制药板块,数量居六大子板块第二位。整体上来看,业绩预增的企业占据了主导位置,达到20家。其中哈三联和金石亚药两家企业的净利润涨幅惊人。不过,驱动两者业绩增长的原因全然不同,值得业界共同思考。  为拓宽自身在医疗器械及板块的发展路径,哈三联在今年2月以全资子公司北星药业100%股权向敷尔佳科技增资,取得这家国内医用透明质酸钠面部敷料市场开拓者5%的股权。这笔眼光独到的对外投资直接为哈三联带来5.66亿元的投资收益,显然也是此番引起中期业绩变化的最大因素。在现有业务板块增长乏

    标签:药企 医疗器械
    2021-11-10
  • 首家三地上市药企百济要来了!迈博、加科思…

      医药网6月29日讯 越来越多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对现金流的渴望日渐紧迫。  截至6月28日,已有多家“18A公司”(赴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币。其中,迈博药业今日换手率仅为0.01%,成交额45.25万港币,而东曜药业的换手率和成交额竟为0,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在港股的流动性让人担忧。  同一日,在港股和美股上市后的百济神州于A股科创板首发获通过,这是国内“三地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百济神州拟募资223.45亿元用于建设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百济神州在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生产、商业化等环节持续投入,尽管2020年1-9月已上市创新药百悦泽、百泽安实现近9亿元的销售收入,但同时仍在继续投入上述已上市的适应症拓展及其他新药研究,因此已上市药品销售仍处于亏损状态。  由此来看,以现金储备/年内亏损额比例测算,不少生物创新型企业面临现金流考验。  现金储备背后的新药之光  新药研发首先考验的是现金流实力。近年,百济神州研发投入金额不断增加,从20.17亿元、45.97亿元、65.88亿元到66.03亿元,研发费用率在行业内处于断层领先水平。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研发费用率高达452.66%,远高于行业均值68.70%。  因而其闯关科创板也得到中金公司和高盛的支持,这源于百济神州目前已成功研发出第一个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其另一款自主研发的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被诺华以高达6.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22亿美元的交易总金额买下了部分海外市场的权益。不过,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1-9月百济神州营收分别为16.11亿元、13.10亿元、29.54亿元和14.59亿元,包括药品销售收入及技术授权和

    标签:上市药企
    2021-11-10
推荐文章